公廉
基本解釋
公正清廉。《史記·酷吏列傳》:“ 都 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七年》:“ 湛 性公廉,與僕射 徐湛之 并為主上所寵信,時稱 江 徐 。” 明 方孝孺 《送河南僉事湯侯序》:“國朝承 有元 用 夷 變 夏 之后……未幾,才能之士充溢,四海居弼贊之任,則著慎密忠敏之績,列糾正之位,則有明肅公廉之聲。”
成語(Idiom):公廉(gōng lián)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l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廉指的是官員廉潔公正,不貪污受賄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廉是由“公”和“廉”兩個字組成。其中,“公”表示公正、公平,指的是官員應該以公共利益為重,為人民服務;“廉”表示廉潔、清廉,指的是官員不貪污受賄,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公廉成語強調了官員應該具備廉潔公正的品質,以服務人民,維護社會的公共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廉一詞常用于描述政府官員、公務員等職業中的廉潔、公正的行為。可以用來表達對廉潔官員的贊揚,也可以用來批評貪污腐敗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廉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中,原文為“官人公廉,不為利害,不為親疏”。這句話強調了官員應該以公正為重,不被個人利益、親疏關系所左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廉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和“廉”分別表示公正和廉潔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公廉的官員,一直以來都為人民的利益著想。
2. 這位領導干部以公廉著稱,從不接受賄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公廉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公正廉潔的官員在為人民服務,以此來聯想和記憶公廉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廉潔奉公”、“清廉正直”等,以加深對廉潔公正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官員要做到公廉,不貪污受賄。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名公廉的官員,為人民服務。
3. 高中生:官員應該以公廉為準則,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4. 大學生:公廉是一個官員必備的品質,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