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羹
基本解釋
不和五味的肉汁。《禮記·樂記》:“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 鄭玄 注:“大羹,肉湆,不調以鹽菜。”《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 唐 鄭薰 《贈鞏疇》詩:“淡薄貴無味, 羊斟 慚大羹。” 明 李東陽 《土室》詩:“大羹及元酒,此味久已識。”
成語(Idiom):大羹
發音(Pronunciation):dà g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豐富多樣或豐盛充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羹原指豐盛的飯菜,后來引申為形容事物豐富多樣或豐盛充足。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種資源或條件非常豐富,使人滿足或感到充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物質、知識、資源等方面的豐富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地方或某個人的才華、能力等方面充實豐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十一年》。當時,魯國的哀公因為國家富裕,國內物產豐富,百姓生活富足,所以他對外宴請客人時,菜肴非常豐盛,盛大的宴會場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人們就用“大羹”來形容物質豐富、充實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大”和“羹”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博物館的藏品真是大羹啊,看得我眼花繚亂。
2. 這個城市的交通條件真是大羹,無論是公交還是地鐵,都非常便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大羹”與“大餐”,將其形象化為一桌豐盛可口的飯菜,以此來記憶“大羹”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豐富、充實相關的成語,例如“豐富多彩”、“富有成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媽媽做了一頓大羹,有雞肉、鴨肉還有魚,好好吃啊!
2. 初中生:這個學校的圖書館書籍種類非常大羹,幾乎涵蓋了各個領域。
3. 高中生:這個社團的活動真是大羹,有音樂表演、舞蹈演出還有文藝展覽,非常豐富多樣。
4. 大學生:這個實習機會真是大羹,不僅可以學到專業知識,還能結識一些行業內的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