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jiǎo bù mèi ㄅㄨˋ ㄐㄧㄠˇ ㄅㄨˋ ㄇㄟˋ不皦不昧
不明不暗。形容恍惚不可捉摸。語出《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物,無物之象,是謂愡恍。” 南朝 齊 王屮 《頭陁寺碑文》:“惟怳惟惚,不皦不昧,莫繫於去來,復歸於無物。”
成語(Idiom):不皦不昧
發音(Pronunciation):bù jiǎo bù m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分明是非,不分善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皦不昧是指不分明是非,不分善惡。形容人不明辨是非,不分善惡,缺乏道德判斷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事物缺乏正義感和道德觀念,對是非不分,對善惡不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皦不昧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成公十年》。當時,齊國大夫公孫無知因為不分是非而得到了齊國的重用。他的兒子公孫皦繼承了他的父親的特點,對是非不明確,對善惡不加辨別。因此,后人形容這樣的人為“不皦不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不皦不昧,完全沒有道德底線。
2. 這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手段,真是不皦不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將“不皦不昧”拆分為“不皦”和“不昧”,聯想“皦”音近“教”,想象一個沒有受到教育的人,對是非不明確,對善惡不辨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道德判斷力相關的成語,如“善惡不明”、“黑白不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同學的鉛筆,真是不皦不昧。
2. 初中生:他為了追求名利不擇手段,真是不皦不昧。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貪污腐敗,不皦不昧,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