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鼓
基本解釋
(1).亦作“ 土皷 ”。古樂器名。鼓的一種。《周禮·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 鄭玄 注引 杜子春 云:“土鼓以瓦為匡,以革為兩面,可擊也。” 晉 袁宏 《后漢紀·和帝紀》:“古者民人淳樸,制禮至簡,污樽抔飲,可以盡歡於君親;蕢桴土鼓,可以致敬於鬼神。” 唐 李白 《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乃登豳歌,擊土鼓,祀蓐收,迎田祖。” 清 曹寅 《琴塼歌》:“稗官流傳號琴薦,土皷康瓠函宮商。” 清 龔自珍 《五經大義終始論》:“此言有異乎土鼓之祭,其實升平也。”
(2).方言。墳墓。諺語:“正月打雷土鼓堆,二月打雷麥鼓堆,三月打雷谷谷堆。”
成語(Idiom):土鼓
發音(Pronunciation):tǔ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平凡樸實、不事張揚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鼓是指制作簡單、材料樸實的鼓。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平凡、樸實,沒有炫耀或夸張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質或事物的特點,表示樸素、平凡、不張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土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樂器制作。古代的鼓一般由動物皮和木制的鼓身制成,但是有些人因為經濟條件有限,無法使用優質的材料制作鼓。于是,他們用土制作鼓身,用布料代替動物皮,制作出一種簡單樸素的鼓,就是土鼓。后來,人們發現這種土鼓聲音也很好聽,于是逐漸形成了“土鼓”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樸實和平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式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沒有高學歷,但是一直保持著土鼓的品質,深受大家的喜愛。
2. 這個小鎮上的建筑雖然簡單樸實,但正是因為這種土鼓的風格,吸引了很多游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鼓的形狀和制作材料,想象一個樸實的土鼓在你面前敲擊出動聽的聲音,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土豆”和“土墻”,進一步拓寬對樸實、平凡特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喜歡這個土鼓,因為它的聲音很好聽。
初中生:他雖然不出眾,但是一直保持著土鼓的品質,受到老師的贊揚。
高中生:這個藝術家的作品雖然樸實無華,但正是這種土鼓的風格,吸引了很多觀眾的關注。
大學生:他是一個非常土鼓的人,從不張揚自己的成就,但卻默默地為社會做出了很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