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排
基本解釋
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風器具。《北史·韋孝寬傳》:“又於塹外積柴貯火,敵人有在地道內者,便下柴火,以皮排吹之?!?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云蘿公主》:“婢出一物,狀類皮排,就地鼓之?!?何垠 注:“皮排,韝韋囊以吹火,即古橐籥。”參見“ 橐籥 ”。
成語(Idiom):皮排(pí pái)
發音(Pronunciation):pí p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的外表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質量很差或內容空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皮排一詞源于江蘇蘇州方言,原指一種看起來很漂亮的船,但實際上只有外殼,沒有內部結構。在成語中,皮排用來比喻表面上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質量很差或內容空洞的事物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皮排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些外表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質量很差或內容空洞的事物。例如,用來形容一個產品外觀很精美,但功能不實用;或者形容一個人外表漂亮,但內心空虛。該成語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注重表面而不注重內涵的事物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皮排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小說《西游記》中。故事中,孫悟空和豬八戒等人在西天取經的途中,遇到了一個名叫“皮肉精”的妖怪。這個妖怪外形美麗,但實際上只有皮和肉,沒有內臟和骨骼。因此,人們就用“皮排”來形容只有外表而沒有內在實質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皮排”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其他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產品看起來很漂亮,但實際上是個皮排,一點實用價值都沒有。
2. 她外表美麗,但內心空虛,簡直就是一個皮排。
3. 這篇文章的標題很吸引人,但內容卻是個皮排,一點觀點都沒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一個外表很漂亮的船,但當你靠近一看,發現里面一片空蕩蕩,沒有任何東西,就像一個皮排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花架子”、“虛有其表”等,來拓展你的詞匯量,豐富你的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業寫得很漂亮,但是內容都是皮排,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那個新同學看起來很帥,但是他只是個皮排,沒有真正的才華。
3. 高中生:這個商家的廣告做得很好,但實際上是個皮排,產品質量很差。
4. 大學生:這個電影的宣傳很大,但是實際上只是個皮排,沒有深度的劇情。
5. 成年人:這個政府的政策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是個皮排,沒有真正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