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笈
基本解釋
小書箱。 晉 葛洪 《神仙傳·封衡》:“有二侍者,一負書笈,一攜藥笥。” 唐 李賀 《送沉亞之歌》:“白藤交穿織書笈,短策齊裁如梵夾。” 王琦 匯解:“書笈,書箱也。” 明 徐渭 《北臺疏草序》:“曩巡 遼 ,草數簡,入 紹 時,偶雜隨行書笈中。” 郭沫若 《星空·廣寒宮》:“ 嫦娥 二人自右翼負書笈而出。”
成語(Idiom):書笈(shū jí)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籍的數量很多,形容人學識淵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笈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書指的是書籍,笈指的是書箱。成語“書笈”形容一個人的書籍很多,意味著這個人的學識淵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交流和寫作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淵博,或者形容一個地方的書籍資源豐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張丞相列傳》中有一段記載,說的是漢代時期,張蒼在官場上因為他的學識淵博而受到贊賞。當時有人評價他說:“使臣者,書笈之士也。”意思是說,張蒼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從此,書笈就成為形容學識淵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形象的比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房里擺滿了書笈,真是一個學問大家。
2. 這個圖書館的藏書量非常豐富,可以說是一座書笈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書笈”與“書籍”和“書箱”聯想在一起,形象地想象一個書箱里裝滿了書籍,表示學識淵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書籍和學識相關的成語,如“博覽群書”、“學富五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去圖書館,因為那里有很多書笈,可以讀到很多有趣的故事。
2. 初中生:老師說他是我們學校的書笈,他的知識真的很廣博。
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將來也能成為一個書笈,擁有豐富的學識和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