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子
基本解釋
即 公羊高 。《漢書·藝文志》:“《公羊傳》十一卷。 公羊子 , 齊 人。” 顏師古 注:“名 高 。” 唐 劉知幾 《史通·論贊》:“《春秋左氏傳》,每有發論,假君子以稱之,二《傳》云 公羊子 、 穀梁子 ,《史記》云 太史公 。”參見“ 公羊 ”。
成語(Idiom):公羊子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yáng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羊子是一個古代中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言行舉止高尚、品德端正,具有正直和公正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羊子由“公羊”和“子”兩個詞組成。其中,“公羊”指的是公羊,是一種雄性的羊;“子”表示小。這個成語比喻一個人年輕時就具備了高尚的品質和正直的性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羊子一詞常用于褒義,形容一個人在品德和行為上具有高尚的品質。可以在贊美別人的時候使用,也可以用于自我表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羊子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一個故事。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年輕人叫公羊子,他從小就非常聰明和正直。他在成長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尚的品德,不為名利所動,不貪圖權力和金錢。因此,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和正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羊子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沒有特定的動詞或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公羊子,從小就具備了高尚的品質和正直的性格。
2. 這個年輕人雖然年紀輕,但是他的言行舉止都像個公羊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公羊子”有關的形象或故事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輕人身上有一只公羊,代表他的高尚品質和正直性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品德和道德的重視來進一步學習。可以閱讀經典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了解古代人們對于高尚品德的追求和贊美。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是個公羊子,因為我總是誠實守信。
2. 初中生:他是個公羊子,從小就懂得尊重老師和父母。
3. 高中生:他的高尚品質使他成為了學校的公羊子,備受贊賞。
4. 大學生:大家都說他是個公羊子,因為他總是為別人著想,從不計較個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