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堂而皇之
發(fā)音(Pronunciation):táng ér huáng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行舉止得體、莊重,毫不掩飾或做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堂而皇之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非常得體、莊重,毫不掩飾或做作的樣子。它表示一個人在公眾場合或重要場合的表現(xiàn)非常得體,不會有絲毫的尷尬或違和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堂而皇之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重要場合或公眾場合的莊重表現(xiàn),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行為或事情的合理合法,毫不掩飾或做作。例如,一個人在接受頒獎時,莊重自信地上臺領獎,就可以形容他堂而皇之。另外,某個公司非法行為被曝光后,公司高層對此事毫不隱瞞,公開道歉并采取措施來彌補,也可以形容公司堂而皇之地面對錯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二年》有載:“齊師侵我,猶堂而皇之。”這句話出自《左傳》,形容齊國的軍隊侵犯我國時,表現(xiàn)得非常傲慢、得意洋洋,毫不掩飾。后來,這句話逐漸演變成成語“堂而皇之”,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莊重得體的舉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堂而皇之”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堂”和“皇”都是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舉止得體、莊重。而“而”是連詞,起連接兩個形容詞的作用。最后的“之”是一個代詞,用來表示指代前面所描述的事物或情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頒獎典禮上堂而皇之地接受了獎項。
2. 盡管公司犯了錯誤,但他們堂而皇之地承認并采取了補救措施。
3. 他堂而皇之地穿著破舊的衣服出席了晚宴,毫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堂而皇之”想象成一個人莊重而得體地走進一座宏偉的大堂,毫不掩飾自己的身份和自信。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在學習成語“堂而皇之”的同時,還可以了解其他與莊重、得體相關的成語,如“端莊”,“大方”,“體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堂而皇之地向全班展示了他的優(yōu)秀作品。
初中生:盡管失敗了,但他堂而皇之地承認了錯誤并向大家道歉。
高中生:他堂而皇之地穿著非常正式的西裝去參加面試,給面試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學生:他堂而皇之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毫不畏懼其他人的質疑。
成年人:盡管面對困難,她堂而皇之地保持著樂觀和自信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