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選
基本解釋
謂公開選拔,公眾薦舉。《漢書·董仲舒傳》:“廣延四方之豪儁,郡國諸侯公選賢良俢絜博習之士,欲聞大道之要,至論之極。” 宋 曾鞏 《中書舍人除翰林學士制》:“非智能材諝,拔出一時,豈稱公選。”《元典章·吏部六·令史》:“理問所令史未有選取定例,已后有闕,擬於各路三考司吏給由到省人內公選。”
成語(Idiom):公選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x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開選拔,公正選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選是由“公”和“選”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公指公開、公正,選指選拔、選取。公選的意思是通過公開、公正的方式進行選拔,選取合適的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選一般用來形容選拔人才或選擇事物的過程。常用于描述公務員招錄、學生干部選拔、競賽選拔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選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為了選拔人才,官府或學校會進行一系列的考試或評選活動,以確定最合適的人選。這些選拔活動通常會公開進行,以確保公正和透明。公選這個成語就是由這種選拔方式演變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選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公”作為形容詞修飾“選”這個動詞,表示選拔的方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公務員公選,競爭非常激烈。
2. 學校通過公選的方式選拔了一批優秀的學生干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選的意思理解為“公平選拔”。可以想象在一個公平公正的選拔過程中,只有真正符合條件的人才能夠被選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公選的實際應用場景,如政府招聘、企業選拔等。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公正、公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通過公選選出了新的班干部。
2. 初中生:學校舉行了一場公選演講比賽,我參加了并獲得了第一名。
3. 高中生:我打算參加大學的公選課程,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4. 大學生:學校在公選活動中選拔了一批優秀的志愿者,參與社會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