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熊
基本解釋
熊的一種。也稱棕熊或羆,通稱人熊。身體大,肩部隆起,毛色一般為棕褐色。能爬樹,會游泳,食果菜蟲魚鳥獸等,有時也傷害人畜。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膽可入藥。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熊》。
成語(Idiom):馬熊(mǎ xióng)
發音(Pronunciation):mǎ xi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舉止粗魯、粗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熊這個成語中的“馬”指的是馬的力大無窮,而“熊”則代表熊的粗魯、兇猛。馬熊合在一起形容人的行為舉止粗魯、粗野,沒有禮貌和修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熊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粗野、沒有教養的人。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來描述某個人的行為舉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熊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驕傲自大的熊,它常常威脅其他動物,行為粗魯無禮。有一天,一匹馬看不慣熊的囂張態度,決定與熊一決高下。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馬最終戰勝了熊,讓熊知道了自己的無知和傲慢。因此,人們用“馬熊”來形容那些粗魯、傲慢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為“馬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總是那么馬熊,沒有一點禮貌。
2. 這個人的行為舉止真是太馬熊了,完全沒有修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熊”聯想成一只大馬和一只熊,大馬代表力大無窮,熊代表粗魯兇猛,兩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馬熊”,表示人的行為舉止粗魯無禮。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禮貌和修養相關的成語,如“溫文爾雅”、“有禮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真是太馬熊了,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他的態度粗魯無禮,真是個馬熊。
3. 高中生:他的行為舉止總是那么馬熊,沒有一點修養。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像馬熊一樣粗魯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