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六
基本解釋
(1).即雙陸。古代一種博戲。 唐 張鷟 《游仙窟》:“莫相弄!且取雙六局來,共少府公賭酒。”
(2).指進行雙陸之戲。《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三年》:“中記室參軍 蕭賁 ,骨鯁士也,以 繹 不早下,心非之。嘗與 繹 雙六,食子未下, 賁 曰:‘殿下都無下意。’” 胡三省 注:“雙六,亦博之一名。《續事始》云:‘ 陳思王 製雙六局,置骰子二; 唐 末有葉子之戲,遂加至六。’《戰國策》曰:‘博之所以貴梟者,便則食,不便則止。可以食子而未下者,擬議其便否也。’ 賁 因其未下,借雙六以諷其不下救君父。”參見“ 雙陸 ”。
成語(Idiom):雙六
發音(Pronunciation):shuāng li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個六,表示雙方勢均力敵,互不相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雙六是一種古老的棋類游戲,玩法類似于西方的拼圖游戲。兩個六代表兩方,表示雙方勢均力敵,互不相讓。成語“雙六”常用來形容雙方力量相當,難以分辨勝負的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雙方勢均力敵,無法決出勝負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兩個團體、兩個國家之間的對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雙六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種棋類游戲。傳說古代有兩位棋手,他們的實力相當,每次對弈都難以分出勝負。于是人們用“雙六”來形容這種勢均力敵的局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為“雙+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兩支球隊在比賽中打得雙六,最后以平局收場。
2. 這場競爭對手實力很強,我們要做好雙六的準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雙六”與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聯系起來,想象兩個六的棋子在棋盤上對峙的場景,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雙六這種古老棋類游戲的規則和歷史,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勢均力敵”、“膠著不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上兩個同學在比賽中打得雙六,最后都得了一樣的分數。
2. 初中生(13-15歲):這兩個國家的軍隊實力相當,對峙已久,形成了一種雙六的局面。
3. 高中生(16-18歲):這場辯論賽上,兩個團隊的發言都很出色,場面上呈現出雙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