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扎
基本解釋
[釋義]
(名)(~兒)一種小型的坐具,腿交叉,可以合攏,便于攜帶。
[構成]
偏正式:馬(扎
[例句]
他坐著馬扎兒。(作賓語)
詳細解釋
◎ 馬扎 mǎzhá
[campstool] 一種可折疊的小型坐具,腿交叉作為支架,上面繃皮條、繩等。攜帶方便
一種小型的坐具。腿交叉,上面繃帆布或麻繩等,可以合攏,便于攜帶。 川之 《晚霞似錦的時候》詩:“宿舍門前,有人坐著馬扎,手拿新報看得聚精會神。” 韋君宜 《洗禮》三:“﹝ 劉麗文 ﹞不由分說就順手把它扔進盆里,自己把一個小馬扎拖過來坐下,就要動手搓。”亦稱“ 馬扎子 ”。《老殘游記》第十五回:“縣官有馬扎子, 老殘 與 人瑞 仍坐長凳子上。” 沉從文 《新與舊》:“演武廳前馬扎子上坐得是千總同教官。”
成語(Idiom):馬扎
發音(Pronunciation):mǎ zh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坐在馬扎上,形容人坐得穩定、安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扎是一種傳統的坐具,由木頭或竹子制成,通常有四條腿和一塊坐墊。成語“馬扎”比喻人坐得穩固舒適,不容易被動搖或打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坐姿穩定,不受外界干擾,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困境中保持冷靜、穩定的心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馬扎”的起源并無明確的故事,但可以從其字面意義和文化背景中理解。馬扎是中國傳統的坐具,在古代常用于貴族和文人雅士的居所。因此,馬扎代表著舒適和穩定,成為形容人坐得穩固的比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坐在馬扎上,一動不動地看書。
2. 在困境中,他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就像坐在馬扎上一樣穩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坐在一個舒適的馬扎上,感受穩定和安逸的感覺,這樣可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馬扎”相關的成語,如“馬不停蹄”、“馬到成功”等,可以拓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坐在馬扎上,感覺很舒服。
2. 初中生:老師說要保持坐姿端正,就像坐在馬扎上一樣穩定。
3. 高中生:面對壓力和困難,我們應該保持堅定的信念,像坐在馬扎上一樣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