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明目達聰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mù dá c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眼睛明亮,頭腦聰明,見識深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明目達聰是由“明目”和“達聰”兩個詞組成。明目指的是眼睛明亮、有神,能看清事物的本質;達聰指的是頭腦聰明,能夠理解深奧的道理。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眼睛明亮,頭腦聰明,見識廣博,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和內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一個人聰明、機智,能夠深刻理解和分析問題。常用于贊美有見識、有智慧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明目達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元代文學家郭印的《刻舟求劍》一書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劃船時,船刀掉入水中,他卻在原地刻舟求劍,認為船刀仍然在水中。郭印通過這個故事,借以諷刺那些迂腐之人,認為他們明明看到了事物的變化,卻還是執迷不悟。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明目達聰是一個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之間沒有連接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明目達聰,對于復雜的問題總能一針見血。
2. 她年紀雖小,卻明目達聰,懂得很多大人都不懂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眼睛明亮,頭腦聰明,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和內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聰明、見識相關的成語,如“目光如炬”、“聰明才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明目達聰,總是能夠找到最好玩的游戲。
2. 小學生:老師說小明明目達聰,他的作文總是很有見地。
3. 初中生:小紅明目達聰,她的數學成績一直都是全班第一。
4. 高中生:老師夸獎小王明目達聰,他對文學和歷史都有很深的研究。
5. 大學生:小李明目達聰,他的研究成果經常引起同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