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府
基本解釋
義理之府藏。常指《詩》《書》而言。《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詩》《書》,義之府也。” 南朝 梁元帝 《侍中吳平光侯墓志》:“學兼義府,談均理窟。”
成語(Idiom):義府
發音(Pronunciation):yì f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公正判決爭議、維護公平正義的機構或人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府原指官員所在的衙門,后來泛指司法機構和執法人員。成語義府表示能夠公正、公平地處理事務,維護正義和法律的機構或人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公正、公平的司法機構、法官、檢察官等。也可用來形容具備公正判斷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司馬遷列傳》記載,戰國時期,秦國宰相李斯為了使秦國變法能夠推行,派人到各地尋找有法律天分的人才。有一天,李斯聽說有一個人在一次糾紛中能夠公正判決,便派人去找他。當人們問他如何判斷,他說:“我只是按照法律來判決,不偏袒任何一方。”李斯聽后大為贊賞,稱他為“義府”,并將他推薦給秦王。從此,“義府”一詞成為形容能夠公正判決的機構或人員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主語為“義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法院是一個公正的義府,能夠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2. 他作為一名檢察官,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有擔當的義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義府”理解為“公正的法庭”,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發展和演變,以及現代司法機構的組織和職責,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義府”這個成語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法官是一個公正的義府,能夠幫助人們解決糾紛。
2. 初中生:作為一名檢察官,我將來要做一個有擔當的義府,為社會維護公平正義。
3. 高中生:了解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義府在中國古代司法制度中的重要地位,這對于我們認識社會發展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