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館
基本解釋
亦作“ 開舘 ”。 1.設置接待賓客的館舍。《后漢書·來歷傳》:“﹝ 來艷 ﹞少好學下士,開館養徒,少歷顯位。” 北周 王褒 《周太傅燕文公于謹墓碑》:“ 姬氏 建國, 君奭 始封; 昭王 禮賢, 郭隗 開舘。” 唐 高適 《答侯少府》詩:“開館納征騎,彈絃娛遠賓。”
(2).指建造官邸。 宋 李格非 《書<洛陽名園記>后》:“ 唐 貞觀 開元 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於 東都 者,號千有餘邸。”
(3).開設學館(教授生徒)。《宋書·隱逸傳·雷次宗》:“ 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師,開館於 鷄籠山 ,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南史·儒林傳·嚴植之》:“﹝ 梁 天監 四年﹞初置《五經》博士,各開館教授,以 植之 兼《五經》博士。”《鏡花緣》第十三回:“去歲有一秀士來此開館,小兒跟隨肄業,以房資作為脩金,彼此都便。”
反義詞
閉館
成語(Idiom):開館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g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開設新的機構或場所,接待人們前來參觀、學習或研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館是一個動詞短語,由“開”和“館”兩個字組成。開指開啟、啟動,館指建筑物或場所。開館意味著新的機構或場所正式開始運營,向人們開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館多用于描述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等文化、教育或藝術機構的正式開業或重新開放。也可用于描述新建的學校、研究中心等的開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開館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皇帝或貴族會開設自己的私人館所,供人學習、研究、欣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表示各種機構或場所的開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明天我們將開館迎接觀眾的到來。
2. 這家博物館將于下個月開館。
3. 我們的學校新圖書館即將開館,大家可以去借閱書籍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開館”與“開門迎客”類比,將“開館”視為一個機構或場所開門迎接人們的意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皇家館所和現代的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機構的發展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明天我們要去參觀新開館的博物館。
2. 初中生:這個學期我們學校新建的科技館將要開館了。
3. 高中生:我聽說市圖書館今天正式開館,我打算去借幾本書來讀。
4. 大學生:這個暑假我打算去參觀一下新開館的藝術博物館,了解一下藝術作品。
5. 成年人:這個周末我們一家人打算去市中心新開館的歷史博物館參觀一下,帶孩子學習一些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