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矜功不立
發(fā)音(Pronunciation):jīn gōng bù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過分吹噓自己的功績反而無法得到認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矜功不立是指一個人過分自夸自己的功績,以致無法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贊賞。這種行為往往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因為過分吹噓自己的成就往往是出于虛榮心和自負。這個成語告訴人們應該謙虛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成就,不要過分夸大或炫耀自己的能力和功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過分自夸的人。在工作場合,如果有人不斷吹噓自己的工作成績,但卻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此外,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提醒自己不要過于自負和自滿,要保持謙虛和謹慎的態(tài)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述而》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孔子的學生曾子因為自夸自己的才華而受到孔子的批評。孔子告訴曾子:“矜功不立,非其君子也。”意思是說,過分吹噓自己的功績不是一個君子所為。這個故事中的“矜功不立”成語就源于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矜功不立的成語結構是“矜功+不+立”,其中“矜功”表示過分吹噓自己的功績,“不”表示否定,“立”表示得到認可和贊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矜功不立,自以為是地夸耀自己的成就。
2. 這個人太矜功不立了,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矜功不立”拆解成三個部分記憶。首先,記住“矜功”表示過分吹噓自己的功績;其次,記住“不”表示否定;最后,記住“立”表示得到認可和贊賞。通過將這三個部分結合起來,就可以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自夸、虛榮相關的成語,如“自命不凡”、“自吹自擂”等,以加深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矜功不立,嘴里說自己考試成績多好,但實際上并不是真的。
2. 初中生: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成績好就算了,還總是矜功不立,炫耀自己的成績。
3. 高中生:有些人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會矜功不立地夸大自己的能力,但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成就。
4. 大學生:在職場上,過分矜功不立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因為他們缺乏真正的實力和謙虛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