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責
基本解釋
謂公務上的責任。 唐 劉禹錫 《代裴相公讓官第二表》:“臣所獻章表,發(fā)於至誠,伏奉批答,未蒙俞允,外負公責,內(nèi)迫私情。”
成語(Idiom):公責
發(fā)音(Pronunciation):gōng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正地承擔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責是由“公”和“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意為公正、公平,表示不偏不倚地;“責”意為責任、責難,表示承擔責任或責難他人。公責的含義是指公正地承擔責任,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在面對問題和挑戰(zhàn)時都能夠勇于承擔責任,并且能夠以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和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責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強調(diào)個人應該積極承擔責任,并且以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和他人。它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的責難,也可以用來自勉自省。例如,當一個人在工作中出現(xiàn)錯誤時,他可以說“我要公責,勇于承擔自己的過失”,表示他愿意公正地對待自己的錯誤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公責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這個成語的含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君子有責”有關。在古代,君子是指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他們有責任為社會作出貢獻,同時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公責這個成語可以理解為對君子有責任的一種要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責的結構為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領導者,你應該公責,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2. 在面對挑戰(zhàn)時,我們應該勇于公責,不回避責任。
3. 我們每個人都有公責,要以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和他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責”與“公正”的發(fā)音相近來記憶。同時,可以將“公責”與承擔責任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鮮明的形象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責任和公正相關的成語,例如“明哲保身”、“忠誠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公責地完成作業(yè),不偷懶。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公責地管理班級,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yè)時,我要公責地考慮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fā)展。
4. 大學生:作為團隊的一員,我要公責地履行我的職責,為團隊的成功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