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流
基本解釋
(1).古民族名。相傳為 漢 馬援 南征所率將士的后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溫水》:“昔 馬文淵 積石為塘,達于 象浦 ,建金標為南極之界。 俞益期 牋曰:‘ 馬文淵 立兩銅柱于 林邑 岸北,有遺兵十餘家不返,居 壽泠 岸南而對銅柱,悉姓 馬 ,自婚姻。今有二百戶, 交州 以其流寓,號曰 馬流 。’” 清 趙翼 《橫州大灘謁伏波將軍廟》詩:“蠻方銅柱界, 漢 戶 馬流 人。” 清 黃遵憲 《錫蘭島臥佛》詩:“凡百 馬流 種,各各設重譯。”
(2).猴子。 宋 趙彥衛 《云麓漫鈔》卷五:“北人諺語曰胡孫為馬流。”《西游記》第十五回:“菩薩道:‘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盡意,度得個取經人來,叮嚀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來謝我活命之恩,反來與我嚷鬧。’”
(3).游手好閑的人;二流子。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六:“今俗謂不務本業而飄蕩者曰馬流。”
成語(Idiom):馬流(mǎ liú)
發音(Pronunciation):mǎ l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馬奔跑時流動的姿態。也用來比喻行動迅速、連續不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流是由“馬”和“流”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馬”指的是馬匹,代表著速度快、力量強大;“流”指的是流動的狀態,表示連續、不間斷。因此,馬流形容馬奔跑時的流動姿態,也用來比喻行動迅速、連續不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流常用于形容人的行動迅猛、連續不斷,特別是在運動、戰斗或工作中表現出來的速度和連貫性。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比賽中連續得分,或者一個團隊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展開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流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戰爭時期。相傳,在一次戰斗中,一支騎兵部隊以極快的速度沖向敵軍,形成了一條連續的馬流。這個壯觀的景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就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馬流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符合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腳步如馬流般迅猛,一下子就跑到了終點。
2. 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只有行動迅速如馬流的人才能勝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流”這個成語與馬奔跑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馬匹奔跑時的流動姿態,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速度、行動相關的成語,如“如魚得水”、“如火如荼”等,以豐富詞匯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跑得像馬流一樣快。
2. 初中生:他的書法筆畫連貫如馬流。
3. 高中生:這個社團的活動安排得如馬流般緊湊。
4. 大學生:他的演講如馬流般流暢,讓人印象深刻。
5. 成年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只有行動迅猛如馬流的人才能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