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使
成語(Idiom):驛使(yì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yì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傳遞公文、傳令的官員或使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驛使是指古代官府設立的驛站中的官員,負責傳遞公文、傳令等重要任務。他們通常騎馬或乘車奔走于驛站之間,將消息迅速傳遞給各地。這個成語引申為傳遞消息或傳遞信息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驛使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快速傳遞消息、傳遞信息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來形容快速傳遞消息的網絡、傳媒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驛使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一年》中。當時,楚國百姓對于戰爭消息非常關注,楚國的國君僖公派驛使傳遞戰爭消息給百姓,以安撫民心。這個故事中的驛使成為了傳遞重要消息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驛使”,沒有其他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就像一只驛使,把消息傳遞給每個人。
2. 這個新聞網站就像一位驛使,每天傳遞著最新的消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驛使”與快速傳遞消息的形象聯系起來,例如想象一個驛使騎著快馬飛馳而過,迅速將消息傳遞給各個地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古代驛站的歷史和發展,以及古代傳遞消息的方式和工具。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就像一位驛使,每天都快速傳遞我媽媽的話給我。
2. 初中生:新聞記者就像現代的驛使,通過新聞報道傳遞著社會的各種信息。
3. 高中生: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傳遞更加迅捷,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驛使。
4. 大學生:在現代社會,快遞員就像驛使一樣,將包裹迅速送達給收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