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體
成語(Idiom):拗體
發音(Pronunciation):ǎo t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姿態古怪、不協調或不正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拗體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姿態、動作或舉止古怪、不協調或不正常。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舉止怪異,與常態相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拗體一詞可用于形容人的行為、言談、表情等方面的古怪、不協調或不正常。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場合或文學作品中,來形容一些奇怪或古怪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拗體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因為身體某部分的不協調而被人嘲笑,最終通過一番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形象,展現了一個正常人的姿態。這個故事中的人被形容為拗體,后來這個詞就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拗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拗”表示古怪、古代的樣子,第二個字“體”表示身體或姿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總是拗體的,讓人看不懂他在想什么。
2. 她的表演太拗體了,完全不符合一般的舞蹈規律。
3. 這個角色要求演員拗體的表演,以展現出人物的古怪性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拗體”聯想成一個人的身體扭曲、變形,形成一個不正常的姿態。可以通過想象一個拗體的人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拗體相關的成語,比如“拗口”(形容說話難聽或難懂)、“拗不過”(無法打敗或說服)、“拗不過一時”(暫時無法解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舞蹈動作太拗體了,看起來像個小丑。
2. 初中生:他的舉止總是拗體的,同學們都覺得他很奇怪。
3. 高中生:在這個電影中,演員通過拗體的表演,成功塑造了一個古怪的角色。
4. 大學生:這個藝術家的作品總是充滿了拗體的元素,給人一種另類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