宂賦
基本解釋
亦作“冗賦”。雜稅。《宋史·呂公弼傳》:“移近邊屯兵就食 京東 ,增城卒,給板筑;蠲冗賦及民逋數百萬。”
成語(Idiom):宂賦
發音(Pronunciation):mǐng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宂賦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意為隱藏才華或隱藏才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宂賦由兩個字組成,宂和賦。宂是古代用來指代藏匿、隱藏的意思,賦是指才華、才能。宂賦的含義是指一個人有才華或才能,但他選擇將其隱藏起來,不愿意展示給別人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宂賦常常用來形容那些有才華但低調謙遜的人。這個成語可以用于贊美那些不愿意炫耀自己才能的人,或者用于批評那些懶于展示自己才華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宂賦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據說,古代秦朝時期,有一個叫主父偃的官員,他才華出眾,但卻不喜歡炫耀自己。他經常隱藏自己的才能,不愿意在公眾場合展示。因此,人們用“宂賦”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宂賦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宂賦,但仍然默默無聞地工作。
2. 她宂賦,但是從不表現得自大傲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宂賦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寶藏被藏在房子的角落里,而這個房子的名字就是賦。這樣,你就可以把隱藏的才華與宂賦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才華、才能相關的成語,如寶刀未老、錦上添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雖然宂賦,但是他的成績一直很好。
2. 初中生(13-15歲):她宂賦,但是她從不炫耀自己的才能。
3. 高中生(16-18歲):他宂賦,但他從不為此感到驕傲。
4. 大學生(19-22歲):他宂賦,但是他的作品一直備受贊賞。
5. 成年人(23歲以上):她宂賦,但是她從不張揚自己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