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算
基本解釋
(1).一根算籌。《禮記·投壺》:“左右告矢,具請拾投。有入者,則司射坐而釋一算焉。”
(2). 漢 代商賈稅和對成年人所征人頭稅的一個計數單位。《史記·平準書》:“諸賈人末作貰貸買賣,居邑稽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錢二千而一算。”《漢書·晁錯傳》:“今 秦 之發卒也,有萬死之害而無銖兩之報,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復。”按:《高帝紀上》“初為算賦” 顏師古 注引 如諄 曰:“《漢儀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人百二十為一算。”
(3).古代推算歷數的一個單位。《舊唐書·歷志二》:“今 大唐 神龍 元年,復歲次於乙巳,積四十一萬四千三百六十算外。上驗往古,年減一算。下求將來,年加一算。”
(4).一次謀劃。《南史·宋長沙王道憐等傳論》:“當於餘襖內侮, 荀 、 桓 交逼, 荊楚 之勢,同於累卵。如使上略未盡,一算或遺,則得喪之機,未可知也。”
成語(Idiom):一算(yī suàn)
發音(Pronunciation):yī s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一下子就算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在短時間內,迅速而準確地計算出結果。形容人計算能力強,思維敏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人在數學、邏輯等方面的高超能力,也可用于形容人思維敏捷、反應迅速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暫無相關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數學很好,一算就把題目做出來了。
2. 這道題我一算就知道答案是多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數學、計算相關的形象進行聯想記憶,比如想象一個人手持計算器,一按下去就能迅速算出結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 可以學習其他與計算、思維敏捷相關的成語,如“心算”、“腦筋急轉”等。
- 可以學習數學、邏輯等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計算和思維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我一算就知道2加2等于4。
- 初中生:他數學成績很好,一算就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乘法口算。
- 高中生:那個學霸數學太厲害了,一算就把整個復雜的方程式推導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