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
基本解釋
◎ 樂府 yuèfǔ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 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后世把采集的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也叫做“樂府”
許用德制樂府。——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英文翻譯
1.a government office in the Han Dynasty (206 B.C.-A.D.220) for collecting folk songs and ballads; such folk songs and ballads, or their imitation written by scholars
詳細解釋
(1).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起于 漢 代。 漢 惠帝 時已有樂府令。 武帝 時定郊祀禮,始立樂府,掌管宮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樂,兼采民歌配以樂曲,以 李延年 為協律都尉。樂府之名始此。參閱《漢書·禮樂志》。
(2).詩體名。初指樂府官署所采制的詩歌,后將 魏 晉 至 唐 可以入樂的詩歌,以及仿樂府古題的作品統稱樂府。 宋 郭茂倩 蒐輯 漢 魏 以迄 唐 、 五代 合樂或不合樂以及摹擬之作的樂府歌辭,總成一書,題作《樂府詩集》。 宋 以后的詞、散曲、劇曲、因配樂,有時也稱樂府。
成語(Idiom):樂府
發音(Pronunciation):lè f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宮廷中負責作樂、歌詠的官署,也泛指古代作樂、歌詠的集體或地方。現在用來形容歌詠或作詩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樂府是古代宮廷中的一個機構,負責作樂、歌詠的活動。樂府也泛指古代作樂、歌詠的集體或地方。后來,樂府成為指作詩歌的地方。樂府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一種形式,它以民間歌謠為基礎,以古代宮廷的音樂和舞蹈為基礎,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樂府一詞現在比較少見,但在文學領域中仍然有一定的使用。可以用來形容歌詠或作詩的地方,也可以用來指代古代宮廷中負責作樂、歌詠的官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樂府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當時的樂府是指宮廷中的一個機構,負責作樂、歌詠的活動。后來,樂府逐漸演變為指作詩歌的地方。樂府文學在唐代達到了巔峰,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樂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詩歌像樂府一樣動人心弦。
2. 這首詩是在樂府中創作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樂府與古代宮廷的音樂和舞蹈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在樂府中,人們在宮廷的音樂聲中歌詠、跳舞,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深入了解樂府文學,可以閱讀古代樂府詩集,如《樂府詩集》等。此外,還可以學習有關中國古代文學的知識,了解古代文學的發展和特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音樂課上學習了樂府詩,很有趣。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樂府文學的發展歷程。
3. 高中生:老師說,樂府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4. 大學生:我在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時,讀了很多樂府詩。
5. 成人:樂府一詞在現代文學中不太常見,但在古代有著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