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屈
成語(Idiom):撓屈
發音(Pronunciation):náo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別人的言語或行為感到委屈和不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撓屈是由“撓”和“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撓”表示抓、搔,引申為使人感到不快;“屈”表示屈服、低頭,引申為感到委屈。撓屈的基本含義是指對別人的言語或行為感到委屈和不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撓屈常用于描述因為他人的言行而感到委屈、不滿的情況。可以用來表達在面對冤枉、不公平對待時所產生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撓屈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可以從漢代文學作品中找到相關的內容。例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就有“撓屈之人”一詞的使用,描述了一個因為被人冤枉而感到委屈的形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撓屈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無理要求讓我感到非常撓屈。
2. 她因為被誤解而感到撓屈,但她選擇了保持沉默。
3. 孩子們對老師的指責感到撓屈,但他們還是乖乖道歉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搔癢”、“委屈”等詞語進行類比記憶。想象自己被人搔癢或受到委屈時的感覺,以幫助記憶撓屈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撓屈相關的成語,如“委曲求全”、“屈辱”等,以擴展對相關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覺得小紅的行為不公平,他感到很撓屈。
2. 小學生:我被同學們冤枉了,我覺得很撓屈。
3. 中學生:老師對我進行了不公正的批評,我感到非常撓屈。
4. 大學生:面試時被面試官質疑,我感到有點撓屈。
5. 成年人:被領導責備時,雖然心里不滿,但我還是選擇了撓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