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夏
成語(Idiom):須夏(xū xià)
發音(Pronunciation):xū xi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須夏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意為“必須的夏天”。它用來形容事情必須在夏季完成或者夏季是最適宜完成某項任務的時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須夏這個成語源自《禮記·大學》中的一句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故曰:‘必夏之序,約之宜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大道行之應該是天下人共同的事情,要選拔賢能之人,講信修和睦,使老人有地方安度晚年,壯年人有工作有所用武之地,年幼者有機會成長,孤獨、貧困和殘疾之人都要得到照顧。男女有各自的分工,財物不應該藏私,力量不應該只為自己所用。因此,要約束自己的私欲,不興奸邪之事,不偷盜和作亂。外面的門戶不需要關閉,這就是大同的境界。因此,說“必夏之序,約之宜也。”意思是夏季是最適宜實行這種大同境界的時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須夏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事情必須在夏季完成或者夏季是最適宜完成某項任務的時候。也可以用來比喻某個時間段是最佳時機,類似于“時不我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須夏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思想家孔子。他在《禮記·大學》中提到了“必夏之序,約之宜也。”這句話,強調了大道行之應該是天下人共同的事情,要約束自己的私欲,實行大同境界。因此,將“必夏之序”轉化為成語“須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須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工程涉及到大量的水利工作,須夏之間必須完成。
2. 時間緊迫,我們須夏之前完成這個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須夏”與夏季的形象聯系起來,夏季是一個炎熱的季節,事情需要在這個時候迅速完成,可以想象在夏季的陽光下,人們忙碌地完成任務,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須夏相關的成語,如“夏蟲不可語冰”、“夏木寒冰”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夏季和時間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夏天是一個炎熱的季節,我們須夏之間要多喝水,注意防暑。
2. 初中生:期末考試就要到了,我們須夏之前要復習好所有的知識點。
3. 高中生:大學的申請截止日期已經過了,我們須夏之前要把所有的材料準備好。
4. 大學生:實習的時間已經快到了,我們須夏之前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實習崗位。
5. 成年人:工作中有很多重要的任務,我們須夏之前要完成所有的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