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楮
基本解釋
片紙。 元 郝經 《書<磨崖碑>后》詩:“政令二賢書不工,隻字片楮猶當奇。”《三國演義》第二七回:“亂言片楮,冒瀆鈞威。”《明史·文苑傳三·文徵明》:“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踵於道,而富貴人不易得片楮。”參見“ 片紙 ”。
成語(Idiom):片楮
發音(Pronunciation):piàn z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表面或外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片楮,楮是指桑樹的皮,片楮即為剝下的桑樹皮。這個成語比喻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未能深入了解其真實內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只看到表面現象,沒有深入思考或了解事物的本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有位名叫孟子的哲學家,他曾經講過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有個人在路上看到一棵桑樹,他看到樹皮剝落了一大片,以為這棵樹快要死了,于是就在樹下埋了一塊石頭。后來,當他再次經過這里時,發現這棵樹又長出了新的枝葉,變得更加茂盛。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表面現象,而是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由“片”和“楮”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看到了公司的表面繁榮,卻沒有看到其中的困境和挑戰。
2. 不要只看到別人的外貌,要學會發現他們內在的價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片楮”拆分為“片”和“楮”,然后聯想“片楮”就像是剝下的桑樹皮,只看到了表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見微知著”等,來拓展對表面現象和本質問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只看到了小明的外貌,沒注意到他內心的善良。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不要只看到課本上的知識點,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
3. 高中生:我們不能只看到社會的繁榮景象,要關注其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4. 大學生:研究生要深入研究一個領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