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羌
成語(Idiom):胡羌
發音(Pronunciation):hú qi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經過修飾或加工的原始狀態,也可指粗野、不文明的行為舉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胡,原指北方少數民族,后來泛指北方地區的人;羌,原指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后來泛指西部地區的人。胡羌合指原始、粗野、不文明的行為或狀態。用來形容人的行為舉止沒有修飾、不合禮儀,或形容事物粗糙、簡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舉止粗魯、不文明,或形容事物簡陋、粗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胡羌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律歷志》中,原意指北方少數民族和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后來,這一詞逐漸演變為表示粗糙、不文明的行為和狀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胡羌是一個由兩個單純形容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魯胡羌,完全不懂得規矩。
2. 這個小鎮的建筑簡陋胡羌,一點都不精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胡羌”聯想為北方少數民族和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他們的行為舉止較為粗野、不文明,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胡”和“羌”的成語,如“胡作非為”、“胡思亂想”、“羌無故實”等,以擴展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課堂上胡羌地鬧騰,影響了老師的講解。
2. 初中生:他的言行舉止粗魯胡羌,沒有禮貌。
3. 高中生:這個地方的設施簡陋胡羌,需要改善。
4. 大學生:我們應該追求文明禮貌的行為,而不是胡羌的行徑。
5. 成年人:他的工藝品做得簡陋胡羌,一點都不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