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
基本解釋
猶凹凸。高低不平。 宋 歐陽修 《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敗皮弊網(wǎng)各有用,誰使鐫鑱成凸凹。”《西游記》第十回:“形多凸凹,勢更崎嶇。”《花月痕》第十回:“西北角疊石為山,蒼藤碧蘚,斑駁纏護,沿山凸凹,池水漣漪。” 清 曹寅 《題電巖塔影樓》詩:“晰喻玻璃似,摶空凸凹真。”
英文翻譯
1.convex-concave
成語(Idiom):凸凹(tū āo)
發(fā)音(Pronunciation):tū 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表面不平整、不平坦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凸凹是由兩個相對的詞“凸”和“凹”組成的,凸指物體表面突出或隆起,凹指物體表面凹陷或下陷。凸凹形容表面不平整、不平坦的樣子,比喻事物的發(fā)展或進程不順利,存在起伏或波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凸凹一詞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外觀或形態(tài),也可以用于比喻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在日常生活中,凸凹也可以用于形容道路、地面、物體表面等不平整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凸凹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楊慎的《洪范》中,原文為“凸凹相應,盛衰不常”。后來,這個詞語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凸凹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相對的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條路凸凹不平,要小心駕駛。
2. 這個地方的地面凸凹不平,走起來很不方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凸凹聯(lián)想成一個凸起的形狀和一個凹陷的形狀,形象地表示了不平整的樣子。可以通過想象凸凹的形狀來記憶這個詞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凸凹相關的成語,如“凹凸不平”、“凹凸有致”等,可以幫助加深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地方的地面凸凹不平,我們要小心走。
2. 初中生:這個故事情節(jié)凸凹有致,讓人看得很過癮。
3. 高中生:這段時間的學習進程凸凹不平,需要加強努力。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發(fā)展過程凸凹不平,需要我們找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