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餑
成語(Idiom):沫餑(mò bō)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ò b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吃飯時非常拮據(jù),連飯都沒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沫餑是由“沫”和“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沫”指口水的沫子,比喻非常貧困;“餑”指飯,代指吃的東西。沫餑形容人非常貧困,連飯都沒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生活非常困難,沒有飯吃的情況。可以在描述貧困生活的文章、故事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沫餑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紅樓夢》一書中。故事中的賈府貧困的時候,有一次賈母拿出一塊“糖沫”,給賈府的人們分享。賈府的人們都很開心地吃著這塊糖沫,形容他們過著非常貧困的生活。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很窮,每天都是沫餑為生。
2. 這個孩子生活在山區(qū),每天只能吃沫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沫”與“餑”進行聯(lián)想,想象一個人非常貧困,只能吃口水沫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形容貧困的成語,比如“衣食無憂”、“一窮二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有一次看到一個乞丐,他連沫餑都沒有吃。
2. 初中生:我家曾經(jīng)很困難,每天都是沫餑為生。
3. 高中生:這個電影講述了一個人從沫餑到富裕的故事,非常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