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虛文縟禮 (xū wén rù lǐ)
發音(Pronunciation):xū wén rù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虛禮、繁文縟節,形容過分拘泥于形式,講究繁瑣的禮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虛文縟禮是一個用來形容過分拘泥于形式,注重繁瑣禮節的成語。虛文指的是形式上的虛假,縟禮則是指繁瑣的禮儀。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實質的人或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虛文縟禮可以用于描述社會上那些注重形式而忽略實質的場景,比如官僚主義、繁文縟節的儀式、過于拘泥于禮節的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虛文縟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文帝紀》中。當時,漢文帝劉恒在位時,他非常注重禮儀,要求臣子們嚴守禮節,但有一位臣子卻抱怨說:“天子過分注重禮儀,使人們忽視了治理國家的實際問題?!边@個故事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于形式主義的不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虛文縟禮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虛”和“縟”都是形容詞,表示虛假和繁瑣的意思,而“禮”則是名詞,表示禮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過于拘泥于虛文縟禮,導致決策效率低下。
2. 在這個儀式上,我們并不需要過多的虛文縟禮,簡單而莊重就足夠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虛文縟禮”與過分注重形式的人或行為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過生日時,他只關心生日禮物的包裝和裝飾,而忽略了禮物本身的價值。通過與生活中的場景聯系,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有更深入的興趣,可以學習其他與禮節、形式主義相關的成語,比如“拘泥成見”、“空談誤國”等。這樣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學生不喜歡那個老師,因為她總是強調虛文縟禮,不讓我們自由發揮。
2. 初中生:老師們應該注重教育質量,而不是沉溺于虛文縟禮,給學生太多無用的任務。
3. 高中生:政府應該減少繁文縟節,簡化行政手續,提高效率,讓百姓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