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真六草
基本解釋
南朝 梁 王志 排行三,善真書; 王彬 排行六,善草書。二人之書,時稱“三真六草”。《南史·王彬傳》:“ 彬 字 思文 ,好文章,習篆隸,與 志 齊名。時人為之語曰:‘三真六草,為天下寶。’”
成語(Idiom):三真六草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zhēn liù c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真實,言談舉止真誠可信,不說虛假的話,不做虛偽的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真六草是由“三真”和“六草”組成的成語。其中,“三真”指的是言辭真實、言談舉止真誠可信、不說虛假的話,不做虛偽的事;“六草”指的是不說妄言、不作虛浮、不說謊言、不說惡言、不說狂言、不說假言。這個成語強調了言行一致,要求人們在言談舉止中保持真實、誠實和可信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真六草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言談舉止真誠可信,不說虛假的話,不做虛偽的事。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言行一致,值得信賴。在各種社交場合中,當表揚一個人的真誠和可信度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荀子·勸學篇》中曾經有這樣的一句話:“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后來,人們將“三日不讀書”中的“三日”改為“三真”,并將“面目可憎”改為“六草”。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現在的成語“三真六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真六草是一個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成語,其中“三真”和“六草”都是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一直都是三真六草,深受大家的信任。
2. 她的朋友圈里總是充滿了正能量,每一句話都是三真六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真六草”與“真心實意”聯系起來,因為它們都強調了真實、誠實和可信的態度。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草地上走路時,只有真實和真誠的腳印才會留下來,而虛假和虛偽的腳印會被風吹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誠實、真實相關的成語,如“言而有信”、“真金不怕火煉”等,可以幫助拓展詞匯和理解相關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和真誠的朋友一起玩,他們總是三真六草。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三真六草的人,要誠實守信。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的面試中,我一直保持三真六草的態度,贏得了面試官的青睞。
4. 大學生:在職場上,只有保持三真六草的態度,才能贏得同事和上司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