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飡
成語(Idiom):藜飡(lí fàn)
發音(Pronunciation):lí f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吃苦耐勞,勤勉不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藜飡的“藜”是一種粗糙的谷物,而“飡”則是吃的意思。藜飡原指吃藜麥,后來用來形容人吃苦耐勞,勤勉不輟,不怕辛苦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工作勤奮,不怕辛苦,能吃苦耐勞的精神狀態。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團隊或組織的成員都非常勤奮努力,共同為目標努力奮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屈原下江南途中,途經一處貧瘠的地方,他看到當地的人們吃的是藜麥,但他們吃得很香,非常滿足。屈原感嘆說:“藜飡之心,衣食足用而不知香也。”后來,藜飡就成為了形容勤奮吃苦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藜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都是個藜飡的人,從不怕吃苦。
2. 這個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是藜飡的,大家一起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藜飡”與“勤奮吃苦”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在吃著粗糙的藜麥,表達出勤奮吃苦的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苦心孤詣”、“吃苦耐勞”等,擴大對勤奮努力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向藜飡的爸爸學習,努力學習,不怕吃苦。
2. 初中生: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我愿意藜飡,不怕辛苦。
3. 高中生:他是一個藜飡的運動員,每天都堅持訓練,不怕吃苦。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要藜飡,努力工作,為將來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