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服
成語(Idiom):畫服
發音(Pronunciation):huà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形象或舉止得體、端莊,符合禮儀規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畫,指繪畫;服,指衣服。成語“畫服”源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畫船兮畫服,畫竹篙兮畫舵。”原意是繪畫船只和衣物,描繪出一幅美麗的景象。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形容人的舉止得體、端莊,符合禮儀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儀表舉止得體,符合禮儀規范的場合。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穿著打扮整齊,舉止得體,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畫服”的故事起源于宋代文學家蘇軾。蘇軾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他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中運用了“畫服”一詞來形容船只和衣物的繪畫,描繪出一幅美麗的景象。后來人們將這個詞引申為形容人的舉止得體,端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畫服的形象,給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 她的舉止得體、穿著整齊,完全符合畫服的標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畫服”聯想為一個人穿著整齊的樣子,像是繪畫出來的一樣美麗。可以想象一個穿著得體、端莊的人在畫布上走動,留下美麗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禮儀和儀表的知識,學習如何在不同場合展現出得體的舉止和儀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常常告訴我們要保持畫服的形象,不要隨便說粗話。
2. 初中生:作為學生代表,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舉止,保持畫服的形象。
3. 高中生:參加面試時,一定要穿著得體,展現出畫服的風范。
4.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我們應該保持畫服的形象,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5. 成年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社交場合,我們都應該保持畫服的形象,展現出自己的素質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