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兵
基本解釋
“ 毛葫蘆兵 ”的省稱。 明 唐順之 《海賊分道侵突疏》:“又據 劉景韶 報,續到 倭 寇,十九日辰時,毛兵交戰不利。”《明史·張經傳》:“請募 江 浙 義勇, 山東 箭手,益調 江 、 浙 、 福建 、 湖 廣 漕卒, 河南 毛兵。”參見“ 毛葫蘆軍 ”。
成語(Idiom):毛兵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隊中的普通士兵,也可以用來形容力量薄弱、戰斗力較弱的軍隊或組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兵一詞源于中國古代軍隊中的普通士兵。毛兵通常指沒有經過嚴格訓練或戰斗力較弱的士兵。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力量薄弱、戰斗力較弱的軍隊或組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隊或組織中的成員缺乏經驗、能力較弱或戰斗力不足。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軍隊在戰斗力上相對較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兵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用來形容軍隊中的普通士兵。在古代戰爭中,普通士兵的訓練和裝備往往不如將領和高級軍官,因此他們的戰斗力相對較弱。后來,這個成語也被用來形容力量薄弱的軍隊或組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毛兵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毛”和“兵”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支隊伍是一支毛兵,戰斗力很弱。
2. 這個組織的成員都是些毛兵,沒有經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毛兵”與“毛毛蟲”聯想起來,由于毛毛蟲的體型較小且脆弱,所以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隊或組織中的成員缺乏經驗、能力較弱或戰斗力不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軍隊和軍事戰略的知識,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游戲中遇到一支毛兵,輕松打敗了他們。
2. 初中生:這個班級的籃球隊是一支毛兵,沒有一個能得分的。
3. 高中生:這個社團的成員都是些毛兵,沒有一個能勝任重要的任務。
4. 大學生:我們的團隊需要擺脫毛兵的狀態,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