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粥
基本解釋
白米粥的美稱。 唐 白居易 《晨興》詩:“起坐兀無思,叩齒三十六。何以解宿齋,一杯云母粥。”
成語(Idiom):云母粥 (yún mǔ zhōu)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mǔ zh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稀薄的粥或湯,也比喻言辭空洞、無實質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云母粥是由云母石磨成的細粉制成的粥,因為云母粉非常細膩,所以做出來的粥很稀薄。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言辭空洞、無實質內容,類似于空話連篇、毫無實質的表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人說話空洞無物,或者某個議論或觀點沒有實際意義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云母粥這個成語的起源不太清楚,但可以想象,由于云母粥是由云母石磨成的細粉制成的粥,因此做出來的粥非常稀薄。人們將這種粥比喻為言辭空洞、無實質內容的表達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云母粥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就像是一碗云母粥,毫無實質內容。
2. 這篇文章寫得太空洞了,簡直就是云母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云母粥的稀薄特點,將其比喻為言辭空洞、無實質內容的表達方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紙上談兵”、“一無是處”等,來進一步豐富對空洞言辭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上課時總是說一些云母粥一樣的話。
2. 初中生:他的作文寫得太空洞了,就像是一碗云母粥。
3. 高中生:政治家的演講經常充斥著云母粥般的言辭,缺乏實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