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石
成語(Idiom):納石
發音(Pronunciation):nà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接受別人的意見或建議,虛心向他人學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納石來源于《魏書·杜預傳》:“杜預于東阿見石崇,石崇問曰:‘天下之事,君獨不知邪?’預曰:‘知之。’崇曰:‘何以知之?’預曰:‘納諫之士,不可不知也?!币鉃榧{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虛心向他人學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達對他人意見和建議的接受態度,也可用于表達虛心向他人學習的心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魏晉時期,杜預是東晉朝的官員,而石崇是當時的權臣,他們之間發生了一次對話,杜預用“納諫之士”來回答石崇的質問,表達了自己虛心向他人學習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總是納石,不斷提高自己。
2. 領導能夠納石,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3. 學習要虛心納石,才能不斷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納石”與“接受意見和建議”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學習態度相關的成語,如“虛心使人進步”、“博學多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是一個善于納石的孩子,老師說什么他都能聽進去。
2. 小學生:作為班長,我要納石,聽取大家的意見,幫助班級變得更好。
3. 中學生:考試前,我要納石,向同學請教學習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
4. 大學生:大學是一個納石的階段,我們要虛心向老師和同學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