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謁
基本解釋
◎ 上謁 shàngyè
[call on] 求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
詳細解釋
謂通名進見尊長。《史記·李斯列傳》:“ 趙高 待 二世 方燕樂,婦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閒,可奏事。’丞相至宮門上謁,如此者三。”《漢書·陳馀傳》:“ 陳涉 起 蘄 至 陳 , 耳 、 餘 上謁 涉 。” 顏師古 注:“上其謁而見也,上謁,若今之通名。” 清 包世臣 《中衢一勺·袁浦問答》:“言未竟,河帥上謁, 世臣 避席。”
成語(Idiom):上謁(shàng yè)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上謁指的是拜訪上級或尊貴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謁源自古代官員拜訪上級或貴族的禮儀。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對上級或尊貴人物的尊重和禮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謁一詞常用于描述拜訪上級或尊貴人物的場景。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向領導請示或報告工作,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向長輩問候或拜訪貴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上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禮儀制度。在古代,官員或普通人要拜訪上級或貴族,必須經過一系列繁瑣的禮儀流程。這些禮儀要求人們行走或騎馬時保持一定的姿勢,以示對上級的尊重。因此,上謁成為了表示拜訪上級或尊貴人物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謁是由“上”和“謁”兩個字組成的。其中,“上”表示向上級或尊貴人物,而“謁”表示拜訪或問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周都會上謁領導,匯報工作進展。
2. 小明恭敬地上謁了老師,向他請教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穿著整齊的服裝,向上級或尊貴的人物行禮拜訪的場景。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住上謁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以及古代官員和貴族的生活方式。這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上謁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爸爸一起上謁了市長,他很親切地接待了我們。
2. 初中生:學校組織我們去上謁了博物館館長,我們向他提問了很多關于展覽的問題。
3. 高中生:我準備去上謁我的導師,向他請教一些關于大學申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