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斂手待斃
發音(Pronunciation):liǎn shǒu dài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敵人被圍困或受到重創后,停止抵抗等待死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斂手待斃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用來形容敵人在被圍困或受到重創后,停止抵抗,無力反擊,等待死亡的狀態。這個成語中的“斂手”指敵人停止抵抗,不再進行任何行動;“待斃”表示等待死亡的命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敵人在戰爭或斗爭中被迫無力反抗,只能等待死亡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某人在面對困境或失敗時,放棄抵抗,任由命運安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斂手待斃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次戰爭。相傳,戰國時期,齊國的將領孫臏和龐涓在一次戰斗中相遇。孫臏是個智勇雙全的將領,而龐涓卻是個懦弱無能的將領。戰斗開始后,龐涓很快被孫臏打敗,他不敢繼續抵抗,只能束手待斃。這個故事被后人用來形容敵人在被圍困或受到重創后,停止抵抗,任由命運安排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斂手待斃是一個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斂手”是動詞短語,表示停止抵抗;“待斃”是動詞短語,表示等待死亡。整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形象生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戰爭中,敵人被我軍圍困后,只能斂手待斃。
2. 面對困境,他選擇斂手待斃,沒有繼續努力的勇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被圍困的敵人,他無法逃脫,只能斂起雙手,等待死亡的命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關于戰國時期的歷史,了解更多有關戰爭和戰略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敵人被圍住后,只能斂手待斃,沒有任何逃脫的機會。
2. 初中生:面對失敗,他選擇斂手待斃,沒有繼續努力的勇氣。
3. 高中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如果不努力,只能斂手待斃,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