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酬
基本解釋
亦作“ 勸酧 ”。謂互相勸酒,敬酒。《資治通鑒·梁敬帝紹泰元年》:“ 薛嬪 有寵於帝,久之,帝忽思其與 岳 通,無故斬首,藏之於懷,出 東山 宴飲。勸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於柈上……一座大驚。”《剪燈馀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坐中勸酧極至,語雜極至。”《天雨花》第二二回:“與君難訴離群恨,但和詩箋抵勸酬。”
成語(Idiom):勸酬
發音(Pronunciation):quàn ch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勸勉別人付酬報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酬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勸”和“酬”。勸指勸告、勸誘,酬指報答。勸酬的基本含義是勸告他人應該付出相應的報答,以回應別人的好意或善舉。這個成語強調了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和回報的道德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酬常常用于勸告別人應該回報別人的恩情或好意。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景,例如當別人幫助你時,你可以使用勸酬來表示你希望能夠回報對方的善舉。此外,勸酬也可以用于商業場景中,用來提醒他人應該按照合同或約定來支付相應的報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勸酬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子魚的人幫助了一個叫做子貢的人,但是子貢沒有及時回報子魚的好意。子魚為了提醒子貢應該回報自己的善舉,就對子貢說:“勸酬,勸酬!”意思是希望子貢能夠回報自己的恩情。從此以后,勸酬就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酬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勸”和“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我非常好,我一定要勸酬他的好意。
2. 你應該勸酬那些幫助過你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勸酬這個成語:
1. 將“勸”字與勸告、勸誘聯系起來,表示勸告別人。
2. 將“酬”字與報答、報酬聯系起來,表示回報別人。
3. 將“勸酬”整體聯想為勸告他人應該回報別人的善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勸酬相關的成語,例如“勸人善酬”、“勸學勸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買了禮物,我要勸酬老師的好意。
2. 初中生:我的朋友幫我解決了一個難題,我會勸酬他的幫助。
3. 高中生: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特別好的課,我們應該勸酬老師的辛勤付出。
4. 大學生:我的導師對我非常關心和支持,我會努力勸酬他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