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牘
觚牘(gū dú)
發音(Pronunciation):gū d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官員上奏的文書,也泛指文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觚牘是中國古代官員上奏的文書,用來向上級報告事情或請求決策。觚牘的形象描述了古代官員的職責和權力,同時也暗示了文書的重要性和權威性。在現代漢語中,觚牘泛指文書,含有莊重、正式的意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觚牘一詞常用于形容正式、莊重的文書,可以用于描述官方文件、公文、報告等。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章的風格,表示文章莊重、嚴肅、正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觚牘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中,意為官員上奏的文書。觚牘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代的青銅器觚和牘。觚是一種古代的酒器,形狀高大而莊重,用來盛放儀式上的美酒。牘則是古代寫字用的薄木片,用來刻寫重要的文書。觚和牘在古代官員的上奏文書中起到了象征和代表的作用,因此逐漸演變成為了觚牘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觚牘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份報告寫得觚牘嚴謹,內容詳實可信。
2. 這份公文的觚牘之處體現了政府的決策能力和執行力。
3. 他的文章總是以觚牘之風,給人一種莊重而嚴肅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觚牘的形象與古代的觚和牘相聯想,觚牘的莊重和正式可以與官員上奏的文書相聯系。可以通過多讀例句和運用觚牘來形容文書的句子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文書、公文相關的成語,如文山會海、紙上談兵等。還可以了解古代官員的職責和文書的用途,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發給我們的作業都是觚牘,要認真完成哦!
2. 初中生:我寫的作文被老師稱贊為觚牘之作,我很開心。
3. 高中生:這篇論文的觚牘之處體現了我的研究深度和嚴謹性。
4. 大學生:我在實習單位負責起草觚牘,需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格式和內容要求。
5. 成年人:公司的公文都要求觚牘嚴謹,不能有任何錯誤和模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