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觜
基本解釋
即鳳喙。 唐 李商隱 《茂陵》詩:“內苑只知含鳳觜,屬車無復插雞翹。” 馮誥 箋注:“一作嘴。《十洲記》:仙家煮鳳喙及麟角作膠,名為續弦膠,或名連金泥。能續弓弩已斷之弦,刀劍斷折之金。 武帝 時,西國王使至,獻此膠, 武帝 以付外庫,不知妙用也。帝幸 華林園 射虎,弩絃斷,使者時從駕,又上膠一分,使口濡以續弩絃。帝驚曰:‘異物也。’” 唐 杜甫 《病后遇王倚飲贈歌》:“麟角鳳觜世莫識,煎膠續弦奇自見。”參見“ 鳳喙 ”。
成語(Idiom):鳳觜
發音(Pronunciation):fèng z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鳳嘴,形容人說話聲音高亢、響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鳳觜是由“鳳”和“觜”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鳳是一種神話中的鳥,象征著美好、吉祥和高貴;觜是鳥嘴的意思。鳳觜這個詞語形容人的嗓音高亢、響亮,有一種威嚴的氣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鳳觜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聲音高亢、響亮,通常有一種威嚴的氣勢。可以用來形容演講者、領導者或者激動的人說話的聲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小雅·鶴鳴》中有一句詩:“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其中的“鶴鳴”形容鶴鳥的叫聲高亢悠長,后來引申為形容人的聲音高亢、響亮。鳳觜則是以鳳鳥的嘴巴為比喻,形容人的聲音高亢、響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鳳觜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鳳”和名詞“觜”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聲音鳳觜,讓人印象深刻。
2. 那位老師的聲音鳳觜,整個教室都能聽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鳳鳥的嘴巴形狀,想象一個鳳鳥張開嘴巴發出高亢、響亮的聲音,從而記憶鳳觜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鳳相關的成語,如“鳳毛麟角”、“鳳凰涅槃”等,以擴展對鳳觜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的笑聲像鳳觜一樣,非常響亮。
2. 初中生:老師講課的聲音鳳觜,整個教室都能聽到。
3. 高中生:他的演講聲音鳳觜,讓人印象深刻。
4. 大學生:領導的講話聲音鳳觜,讓人感到威嚴。
5. 成人:在演唱會上,歌手的歌聲鳳觜,震撼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