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鏡
成語(Idiom):攬鏡
發音(Pronunciation):lǎn j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戀、自高自大,像攬鏡一樣只看到自己的優點,不看到自己的缺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攬鏡”比喻人自戀、自負,只看到自己的優點,不自覺地忽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自負、自高自大、自我陶醉的人,也可用于批評某人只看到自己的優點,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攬鏡”出自《莊子·養生主》:“攬鏡不照,無顏色也。”這句話意味著攬起鏡子不照照自己的臉,就無法看到自己的真實面貌。后來,人們將這個意象引申為自戀自負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攬”表示動作,賓語“鏡”表示被攬起來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攬鏡自賞,從不反省自己的錯誤。
2. 別總是攬鏡,你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攬鏡”與自戀的行為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攬起鏡子,只看到自己的優點,而忽視自己的缺點,這樣就能夠形象地理解并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了解他對自我認知和人性的見解,從而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的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總是攬鏡,覺得自己最聰明。
2. 初中生:她攬鏡自賞,從不關心別人的感受。
3. 高中生:他的自負讓他攬鏡不照,無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4. 大學生:大家都知道他攬鏡,但他卻不以為意。
5. 成年人:她總是攬鏡自賞,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
希望這份關于“攬鏡”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