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諭
基本解釋
亦作“ 開喻 ”。啟發解說;勸告。《三國志·蜀志·呂乂傳》:“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姦巧非一。 乂 到宮,為之防禁、開喻勸導,數年之中,漏脫自出者萬餘口。”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諸王有疾,上輒終日不食,終夜不寢,形憂於色,左右或開諭進食,上曰:‘弟兄,吾手足也。手足不理,吾身廢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江城》:“ 樊 入室,開諭萬端,女終不聽。”
成語(Idiom):開諭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開啟并宣布諭令,表示啟動命令或發布通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諭源自古代帝王的行為,意為發出諭令,表示開始行動或發布通告。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重要事情的開始或重要命令的發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諭常常用于形容重要會議、活動或重大事件的開始,也可以用來形容領導者發布重要命令或通告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開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帝王制度。古代帝王經常會發出諭令來宣布重要事情的開始,例如大典、宴會、戰爭等。這個成語的使用就是通過帝王的行為來形容重要事情的開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開諭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開”和“諭”。其中,“開”表示開始或啟動,“諭”表示諭令或通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天上午,公司總經理開諭了一次重要會議。
2. 教授在學術界發布了一份開諭,宣布了新的研究方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帝王站在高臺上,手持諭令,向下面的群眾宣布重要事情的開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開諭相關的成語,例如“諭旨”、“諭示”等,可以加深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開諭了一次班會,宣布了明天有一次郊游活動。
初中生:校長開諭了一次全校大會,號召大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高中生:政府發出開諭,要求全市居民節約用水,共同應對水資源短缺問題。
大學生:公司總經理開諭了一次重要會議,宣布了新產品的研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