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微
基本解釋
卑微的人。 北周 黎景熙 《大旱又上武帝書》:“自古至治之君,亦皆廣延博訪,詢採芻微,置鼓樹木,以求其過。” 南朝 陳 徐陵 《為護軍長史王質移文》:“ 華皎 擢自芻微,叨居蕃翰,情慙犬馬,罔顧恩靈。” 唐 駱賓王 《上郭贊府啟》:“加以延賓置驛,接士軾廬,采拔芻微,邁欽賢于司隸;提奬幽滯,軼取俊于 淳于 。”
成語(Idiom):芻微(chú wēi)
發音(Pronunciation):chú wē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微小、不重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芻微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芻指小麥的殘茬,微指微小。芻微形容事物微小、不重要。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事物的重要性或影響力非常有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芻微一詞常常用于貶義,表示事物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能力、成就或者某個事件的影響力非常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芻微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在位時,曾下令焚書坑儒,意圖消除歷史記載,集權統治。當時有一位名叫獨行秀才的人,他看到秦始皇的行為非常憤慨,于是寫了一篇文章批評秦始皇的行為。秦始皇得知后,認為這篇文章毫無影響力,微不足道,于是用芻微來形容。從此,芻微一詞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修飾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對于整個項目來說芻微可忽略不計。
2. 他的貢獻只是芻微之功,不能與其他人相提并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芻微聯想為麥子的殘茬,表示微小、不重要的事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芻微相關的成語,如劃一、微乎其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錯誤只是芻微之過,老師不應該太嚴厲批評他。
2. 初中生:這個問題雖然芻微可忽略不計,但我們還是應該認真對待。
3. 高中生:他的成績雖然不算太好,但也不能說是芻微之功,他還是付出了努力的。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每一個細節,不能有芻微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