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曠
成語(Idiom):殷曠
發音(Pronunciation):yīn k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景色遼闊廣袤,聲音洪亮激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殷曠是由形容詞“殷”和動詞“曠”組成的成語。殷指豐富繁榮,曠指寬廣遼闊。殷曠表示景色寬廣遼闊,聲音洪亮激昂,形容氣勢恢宏、壯麗遼闊的景象或聲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殷曠常用來形容大自然的景色或聲音,也可用來形容表演、演唱會等場合的氣勢壯觀、聲勢浩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殷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中,其中寫到:“故聲聞于天地之間,非所由聞也。聞于人者,非所由聞也。聞于己者,非所由聞也。然而聞者有殷曠之心,則可以為聲乎?”這段文字表達了人們只有心懷殷曠之情,才能真正發出聲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谷的景色真是殷曠壯麗,讓人心曠神怡。
2. 演唱會上,歌手高歌一曲,聲音殷曠回蕩在整個會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殷曠”與“廣闊”的意思聯系起來。殷曠的“殷”可以理解為豐富繁榮,而“曠”可以理解為寬廣遼闊。通過與“廣闊”進行對比,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景色或聲音相關的成語,如“遼闊”、“廣袤”、“洪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我們去了一座殷曠的大山,風景很美。
2. 初中生:在音樂課上,同學們齊聲高唱,聲音殷曠,很有氣勢。
3. 高中生:站在高樓上,俯瞰城市的夜景,燈火輝煌,景色殷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