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遲不擔錯
成語(Idiom):擔遲不擔錯 (dān chí bù dān cuò)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chí bù dān c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寧愿拖延也不愿出錯。表示寧可耐心等待,不急于做事,但要保證做事的準確無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擔遲不擔錯是一個用于形容一個人做事情寧愿慢一點,但是要做到準確無誤的成語。它強調了在處理事情時的謹慎和精確性。這個成語告訴我們,有時候在做事情時,我們應該保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確保每一步都正確無誤。它也提醒我們,不要因為擔心出錯而不敢去做某件事情,只要我們謹慎行事,就能夠避免錯誤的發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1. 當你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時,可以用擔遲不擔錯來告訴自己要保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確保每一步都正確無誤。
2. 當別人催促你做事時,可以用擔遲不擔錯來表達自己的態度,表示寧愿慢一點,但要做到準確無誤。
3. 在工作環境中,可以用擔遲不擔錯來強調做事要注重細節,不要只追求速度而忽略準確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擔遲不擔錯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李時中集》中。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李時中的一次考試。李時中是明代的一位進士,他非常注重做事的準確性。有一次,他參加科舉考試,他的試卷由于仔細檢查,提交得比別人晚了一些。結果,其他人的試卷中出現了很多錯誤,而李時中的試卷卻是沒有錯誤的。從此以后,人們就用“擔遲不擔錯”來形容李時中的謹慎和精確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擔遲不擔錯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擔遲”表示耐心等待,不急于做事,而“不擔錯”表示保證做事的準確無誤。這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意義清晰明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擔遲,但他在做事時從不出錯。
2. 這個項目很重要,我們要擔遲不擔錯,確保每一步都正確無誤。
3. 老師告訴我們在考試時要擔遲不擔錯,不要急于答題,要仔細思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擔遲不擔錯”與耐心等待與準確無誤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例如,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交叉路口,他選擇了等待,而不是匆忙通過,因為他知道只有耐心等待才能確保他的決定是正確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欲速則不達”、“腳踏實地”等,加深對于謹慎和耐心的理解。
2. 可以學習與擔遲不擔錯相關的故事和歷史事件,了解更多與謹慎和準確性相關的知識。
3. 可以嘗試運用擔遲不擔錯這個成語來寫文章或者演講,提高對于成語的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擔遲不擔錯,小心地做作業,避免出現錯誤。
2. 初中生:在學習時,要擔遲不擔錯,不要急于求成,要保證每一個步驟都正確無誤。
3. 高中生:面對考試,我們要擔遲不擔錯,不要急于答題,要仔細審題,確保每一個答案都是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