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望
基本解釋
帝王郊祀時望祭四方群神之禮。《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天子有方望之事。” 何休 注:“方望,謂郊時所望祭四方羣神、日月星辰、風伯雨師,五岳四瀆及餘山川,凡三十六所。”《文選·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園縣極方望,邑社揔地靈。” 呂向 注:“方望,謂祭四方羣神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南郊樂歌》:“祗展方望,幽顯咸禁。”《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三年》:“其冬至祀天之明日,準古方望之事,因令祀地北郊,而以海岳、四瀆、山林、川澤之神,凡在圜丘壝陛舊從祭者,皆得與饗。”
成語(Idiom):方望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w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從遠處期待、希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望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方指遠處,望指期待、希望。方望意為從遠處期待、希望,表示對未來的期望和向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望常用于描述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和向往之情。可以用來形容對事業、生活、愛情等方面的期望和希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望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方望弗及,期年而后至。”故事中描述了人們期待的對象很遠,需要經過一年的時間才能達到,因此使用了“方望”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望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遠方望著家鄉的山川,心中充滿了方望之情。
2. 孩子們在學校里方望著假期的到來,期待著快樂的時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方望”成語中的“方”字,想象自己站在高處,遠遠地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期待、希望相關的成語,如“望梅止渴”、“望眼欲穿”等,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方望著過年,期待著收到紅包。
2. 初中生:我方望著高中生活,希望能夠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我方望著大學生活,期望能夠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4. 大學生:我方望著畢業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5. 成人:我方望著家庭幸福美滿,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