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猷
基本解釋
晉 王徽之 的字。 王羲之 之子。性愛竹,曾說:“何可一日無此君!”居 會稽 時,雪夜泛舟 剡溪 ,訪 戴逵 ,至其門不入而返。人問其故,則曰:“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遂傳為佳話。 唐 李白 《尋陽送弟》詩:“ 尋陽 非 剡水 ,忽見 子猷 船。” 宋 梅堯臣 《次韻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歸》:“ 子猷 多興憐飛雪,向晚歸時又見飄。” 明 高啟 《水龍吟·畫紅竹》詞:“再相逢 子猷 還惜,此君未老,歲寒猶有少年顏色。”
成語(Idiom):子猷(zǐ yóu)
發音(Pronunciation):zǐ y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少時聰明、有才智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子猷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指的是年少時就顯示出聰明才智的人。這個成語中的“子”是指年幼的兒童,“猷”是指才智、聰明。通過這個成語,我們可以了解到年輕人也可以有出色的才智和表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子猷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年輕人才智出眾,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就展示出非凡的能力和智慧。它可以用在各種場合,比如表揚一個年輕人在學習、工作或者創新方面的杰出表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子猷這個成語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其中寫道:“相如少而有猷,以文學見稱。” 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年少時就展現了非凡的才智和文學天賦,被人們稱為“子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子”和“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真正的子猷,年輕的時候就在學術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這個年輕人在創業中展現出了非凡的才智,被譽為子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子猷”這個成語與年輕才俊相聯系,幫助記憶其含義。此外,可以將“子”字想象成一個聰明伶俐的年輕人,而“猷”字可以理解為才智、智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年輕才俊相關的成語,如“少年得志”、“年少有為”等,以豐富對年輕人才智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子猷,數學學得非常好。
2. 初中生:他是個子猷,作文寫得很出色。
3. 高中生:他是個子猷,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名校。
4. 大學生:他是個子猷,創辦了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
5. 成年人:他是個子猷,年輕時就在職場上表現出色,得到了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