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
基本解釋
(1).一種唯心的認識論。離開自己的感官和實踐,用所謂心和理去觀察世界。 宋 邵雍 《觀物內篇》十二:“夫所以謂之觀物者,非以目觀之也;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非觀之以心而觀之以理也……所以謂之反觀者,不以我觀物也。不以我觀物者,以物觀物之謂也,既能以物觀物,又安有我於其間哉?”
(2).猶反省。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補傳》:“特以‘毋自欺’三字,示以警省反觀之法。”
成語(Idiom):反觀
發音(Pronunciation):fǎn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通過對比觀察,反思問題的本質和實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反觀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反”意為相反、對立,而“觀”意為觀察、察看。因此,反觀意味著通過對比觀察,從而反思問題的本質和實質。它常用于指出某種現象或觀點的錯誤或不足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反觀常用于文章、演講或討論中,用于引出對比、反思或批評。它可以用來指出某個觀點的局限性,或者揭示一個問題的本質。例如,在辯論中,可以使用反觀來指出對方的錯誤觀點,并提出自己的觀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反觀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是,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出現,說明它在古代就已經存在并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反觀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反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2. 反觀當前的教育問題,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提高教育質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反觀”拆分成兩部分:“反”和“觀”。可以聯想“反”意為相反,而“觀”意為觀察。因此,反觀的意思就是通過對比觀察來反思問題的本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觀察、思考相關的成語,如“觀察入微”、“深思熟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反觀大象和小老鼠,我們可以發現大小并不代表力量的大小。
2. 初中生(14歲):反觀歷史上的重大決策,我們可以看到領導者的智慧和勇氣。
3. 高中生(17歲):反觀社會現象,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解決貧富分化的問題。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反觀”。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