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栝
基本解釋
木名。白色的檜柏。《書·禹貢》“杶榦栝柏” 孔 傳引 漢 馬融 曰:“白栝也。” 宋 梅堯臣 《潛溪》詩:“白栝圣君憐,緋花土人蒔。”原注:“ 真宗 嘗駐蹕白栝樹下。”
成語(Idiom):白栝(bái guā)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gu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說話不負責任,不靠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栝這個成語由“白”和“栝”兩個字組成。其中,“白”表示無,無色,無效,引申為沒有,不負責任。而“栝”指的是一種木質植物,栝木,栝樹。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說話不負責任,不靠譜,言而無信,說了不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栝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說話不靠譜、不負責任,言而無信的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常常說大話、說好聽的話卻不履行承諾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栝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白栝的人,他常常說大話,但從來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因此,白栝這個名字就成了形容不負責任、不靠譜的人的代名詞。后來,這個成語就以白栝的名字命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栝這個成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白”為形容詞,表示無效、沒有;“栝”為名詞,表示一種木質植物。兩個字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不靠譜、不負責任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的話都是白栝,從來不兌現承諾。
2. 這個人太白栝了,你別相信他的話。
3. 他的承諾就像白栝一樣,一點都靠不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白栝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口中含糊不清地說話,像是嘴里咬著一根栝木,說話不清楚、不負責任的樣子。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白栝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不負責任、不靠譜的成語,如“言而無信”、“信口開河”等。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木材相關的成語,如“木訥”、“木本水源”等。這樣可以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答應幫我一起做作業,結果一直不來,真是白栝。
2. 初中生:老師說要給我們補課,可是一直沒有兌現,真是白栝。
3. 高中生:他說要給我介紹工作機會,結果一直拖延不辦,太白栝了。
4. 大學生:他答應幫我寫論文,結果拖到最后一刻才開始,真是白栝。